欧洲抱美大腿玩战略,结果沦为跟屁虫还不自知!
欧洲这帮老伙计,在乌克兰这事儿上,表现得真让人看不懂。 一会儿跟着美国摇旗呐喊,一会儿又小声嘀咕制裁的后果。说他们是真傻吧,也不像;说他们是真精吧,更不像。依我看,他们是掉进了一个“借来的战略”的坑里,爬不出来了。
怎么回事呢?咱得好好掰扯掰扯。
首先,得说说美国那些个智库,兰德公司、布鲁金斯学会啥的。这些机构,就跟武林中的名门正派似的,占据着话语权的制高点。他们整天琢磨着国际局势,写报告、出方案,俨然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。欧洲那些精英呢,就好比入门弟子,对这些“名门正派”的理论奉若神明,照单全收。时间长了,欧洲自己的战略思维就弱化了,成了美国理论的“搬运工”。
举个例子,你问问现在的法国人,二战是谁打赢的?十有八九说是美国。但你要是回到七十年前问问,大部分人会说是苏联。这可不是法国人集体失忆了,而是美国几十年如一日的“认知战”起了作用。潜移默化地,就把欧洲人的脑子给“洗”了。
所以,现在欧洲分析乌克兰局势,张口闭口都是美国那套“地缘政治博弈”的理论,压根儿不去想想别的可能性。这就跟学生做题似的,只会套公式,不会举一反三。
其次,那些所谓的意见领袖,也添了不少乱。海湾战争打得漂亮,让西方尝到了甜头,觉得手里有枪,啥事都好办。这下好了,动不动就想着军事干预,好像不炸几个地方就显示不出自己的实力似的。
这些意见领袖,就好比是球场上的啦啦队,一个劲儿地喊“加油!干他!”,却不管场上形势如何。他们活跃在媒体上,贩卖焦虑,鼓吹军事解决方案,把欧洲一步步推向战争的深渊。
再次,欧洲自己也确实缺战略家。冷战结束后,欧洲基本就成了美国的“跟屁虫”,打仗也跟着打,制裁也跟着制裁。时间长了,就忘了自己怎么独立思考了。
欧洲的精英们,更关心自己的政治前途,哪有心思去考虑国家长远发展?就好比是公司里的经理,只想着完成季度KPI,哪管公司未来死活?
过去,欧洲也出过戴高乐、阿登纳这样的战略大师,带领欧洲走向繁荣。可现在呢?政治家们目光短浅,整天想着怎么拉选票,哪还有心思搞什么长远战略?
所以,欧洲现在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:想独立自主吧,又没那个本事;想继续跟着美国走吧,又觉得憋屈。这就跟骑驴看唱本——走着瞧吧。
说白了,欧洲现在就是被美国“包养”惯了,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。美国智库给欧洲提供现成的分析框架,欧洲也乐得省事,直接拿来用。这就跟学生抄作业似的,虽然省事,但终究学不到真本事。
欧洲想要真正站起来,就得戒掉对美国的依赖,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,别再用“借来的战略”糊弄自己了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欧洲这帮老伙计,还得继续上下求索啊。
说到底,欧洲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真正有话语权,就得拿出点真本事来。
